全国服务热线: 020-3310-2160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20-3310-2160

  • 手机:131-13221857
  • 电话:020-3310-2160
  • 邮箱:435316@qq.com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吉街77号

第四系列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第四系列

科技进步贵在创新

发布时间:2025-11-12 11:41:38 点击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今年10月国家科技部确定的“2009-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这是广西唯一入围的地级市,也是被确定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中仅有的5个省会城市之一。

  这是该市在连续四次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后,获得的又一殊荣。这来之不易的荣誉,是南宁市党委、政府多年来始终不渝抓“科教兴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果,标志着南宁市科技事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科技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宁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南宁,只是偏居南国的边陲小城,经济文化落后,科学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刚解放时,南宁市仅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化学试验所和家畜保育所3家科研机构,拥有技术人员、职工61人。改革开放前,由于整体科技水平低,工业发展滞后,1970年至1977年7年间,南宁市完成的科技项目只有77项,工业总产值仅1亿元。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南宁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科技工作的政策,不断优化科技进步环境,推动了全市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科技成果产出水平大幅提升,专利申请、授权量快速增长,工业产业技术创新成效突出,农业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成效显著,民生科技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区域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南宁市社会经济实现了历史新高。据南宁市统计部门今年7月22日发布的数据,上半年该市GDP达到67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5%,高于广西全区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4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达到1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0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7.16亿元,同比增长10.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93元,同比增长14.9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2.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33元,同比增长9.0%。

  四年前,出席“2005年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的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卡琼穆罗蒂贝琼卡博士,在参观考察南宁后称赞道:“南宁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市民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很幸福!”

  南宁人能在有着“中国绿城”美誉、一年四季树常绿、花常开的和谐环境中安居乐业,正是南宁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的结果。

  为了破解城市生态环境、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困扰百姓的民生科技难题,近年来,南宁市大力组织实施科技服务民生工程、“蓝天、碧水、绿色、宁静”工程,让科技创新的成果线年,就实施涉及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关乎民生的社会发展重大科技专项3项、科技计划项目18项,总投资5886.1万元;建立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广西南宁国际灵长类动物模型与医药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东盟(广西)灵长类实验动物与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目前,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87.3%,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家,覆盖率达到80%。

  科技的进步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的提高,让南宁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南宁市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园林城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等荣誉称号。

  创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推进一个城市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数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多年来,南宁市始终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创新、转化、产业化为主线,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从1999年开始,南宁市先后组织实施了四轮(三年一轮)创新计划,到2009年10月,共实施创新计划项目3769项,总投资236.99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10.95亿元,完成2516项,实现产值286.49亿元、创利税62.98亿元。1998年以来,全市共实施“863”计划、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国家、自治区和市级研究与开发项目2273项;全市专利申请量5965件、专利授权量3216件,年均增长超过30%。南宁市先后被列为“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城市”和“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地方试点城市”。

  在坚持推进科技进步方面,南宁市委、市政府在实施“科教兴市”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科学、有效的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市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市辖六县六城区也都成立了科教领导小组,并配备科技副县(区)长。将 “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规范化、制度化,把抓科技进步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每年分别与县、区和市科技、经济、农业、环保等部门签订《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县、区与乡镇、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也签订目标责任状,把自我检查和上级考核相结合,重点加强一票否决指标完成情况的检查考核。做到层层有目标、有任务、有人抓。

  二、落实专项经费,加大科技投入。“抓科技进步,首先得抓科技投入”。南宁市通过立法,保障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达到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5%以上;积极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高于5%,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正是南宁市推出的强化科技投入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财政科技投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由1998年的299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5749万元,占当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94%。

  三、充分发挥人才在推进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南宁市委、市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引进、培养、使用、奖励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建立、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切实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目标,创新工作思路,营造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的氛围,以保证推进科技进步工作科学、稳步发展。

  四、以科技引领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南宁为目标,以科技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为主题,突出“抓项目、兴产业、促创新、强能力”四大重点,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实现全市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是榜样,它为我国市(县、区)科技进步工作树立了一个标杆;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是旗帜,它将引领全国市(县、区)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行。面对成绩,南宁市委、市政府深感责任重大。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南宁美好的明天还得靠南宁人继续拼搏。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他们对推进科技进步工作又作出了新的部署。

  2010年,南宁将围绕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以科技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南宁为目标;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载体,突出发展创新型产业、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充分依靠创新要素驱动城市发展,为实现南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形成首善发展、首善地位、首善产业、首善环境、首善和谐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提出在新的一年里,要力争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增长10%以上;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科技支撑引领新农村建设加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民生科技发展进一步加强。

  一是抓好三大项目:(1)继续组织好第四轮创新计划的实施,力争完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和应用示范好的创新计划项目;(2)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重大科技专项,以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规模扩大和产业层次提升;(3)组织实施好国家、自治区及市三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产品。

  二是抓好三大基地建设,即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特色优势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和南宁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

  三是实施五大工程,即产业振兴工程、科技促农工程、科技惠民工程、科技兴贸工程和知识产权工程。

  “春风又绿江南岸”。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南宁人决心在新的一年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朝着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而继续努力。